01
知乎裡,有人問:「為什麼我們經常把好脾氣留給外人,把壞脾氣留給熟悉或者親近的人?」
有人回答說:「因為你對外人是戴著面具的,在熟人面前是不需要偽裝的。」
誠然,不管是家人還是親朋好友,因為彼此知根知底,所以肆無忌憚,流露出了暴躁、憤怒等攻擊性很強的言行舉止。
智者懂得欣賞別人,愚者總是仇富仇官,希望看到別人倒楣。
把一個人的素質和人脈關係聯繫起來,就會發現:見不得你好的人,多半不是陌生人,而是以下四種熟人。
02
第一,不懂得「雙贏」的朋友。
看過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:兩個朋友一起去拜訪一位聖人。
他們和聖人聊了很久,希望能夠得到指點。
聖人說:「我允許你們每個人許願一次。 第一個許願的人,可以得到願望裡的所有東西,第二個許願的人,可以得到第一個人雙倍那麼多的東西。」
兩個朋友面面相覷,都不願意第一個許願,不想讓對方得到雙倍的東西。
有一個朋友想了想,說:「我希望失去一隻眼睛。」
說完,他如願以償了。另一個朋友,來不及開口說話,就變成了雙目失明的人。
俗話說:「人心叵測,一面是善,一面是惡。」
當一個人的惡念爆發了,只能與人展開殊死搏鬥,從來不會握手言和。
為什麼這兩位朋友,不能得到「三份東西」,然後再重新分配呢?
朋友交往,其本意是為了合作共贏,互幫互助。可惜,在利益面前,我們都失去了理智,都犯了同樣一個錯誤——貪婪、自私。
如果你混得好,朋友卻沒有拿到好處,他就會疏離你,或者暗中傷害你,搶走你的一切。
有多少朋友,剛開始能合作,但是因為利益分配不均,分道揚鑣了;要是出現了虧損,個個都避之不及,推卸責任,鬧得不歡而散。
因為利益而來的朋友,最後因為利益而弄丟。誰都不希望,朋友超越自己。
03
第二,沒有遠見的親戚、街坊鄰居。
農村有句俗話:「過年莫借錢,借錢窮一年。」
不管日子有多難,過年的時候,都要自己挺住,熬過去。
話是如此,但是有的人,因為窮到了極致,不得不借錢借糧。哪裡管得了什麼規矩?
北宋宰相呂蒙正,很小的時候,就被父親趕出家門。他和母親住在破舊的窯洞裡。到了冬天,窯洞四面透風,家裡沒有一點溫暖。
過年了,家裡卻連熬粥的米都沒有了。呂蒙正厚著臉皮,向親戚借米借菜。親戚一個個都不答應,他們認為,一個生活很窮,還癡迷書本的孩子,哪有什麼未來?
古人說:「百無一用是書生。」
讀書人,雖然可以有機會一舉成名,但是機會少之又少。呂蒙正能行嗎?沒有人看好他。
後來,呂蒙正中了狀元,親戚們都來賀喜。
此時,寒窯門口,貼了一副對聯,上面寫道 :「舊歲饑荒,柴米無依靠,走出十字街頭,賒不得,借不得......」
親戚們面紅耳赤,低著頭離開。
此一時,彼一時。當你落魄的時候,只能向親戚、街坊鄰居求助,可是他們擔心你還不起,根本就不會想到你能夠出人頭地。
當你真正有出息之後,這些不願意幫忙的人,都會假惺惺地說,當初自己有多大的功勞,做出了什麼舉動。
如果你回頭不願意幫助他們,就會聽到會這樣的話——那個孩子,真的不懂感恩,連血脈之情也不認了。
一張嘴,兩張皮,把你說得一無是處。
04
第三,總想佔便宜的兄弟姐妹。
我的一個表叔,在縣政府上班,表嬸在縣城開了一家酒店。夫妻一唱一和,賺了很多錢,在城裡你買了三四套房子。
表叔有兩個哥哥,都在農村。
過年的時候,兩個哥哥說:「你混得最好,應該把父母帶到城裡去享福。」
言外之意,孝順父母的事情,就應該由表叔一個人承擔。
更可惡的是,兩個哥哥先後向他借了十多萬塊錢,壓根就沒有打算還。還口口聲聲說:「要不是家裡支持,酒店也不可能辦得好。現在,應該回報家裡人了。」
古人說:「一母生九子,連母十個樣。」
兄弟姐妹長大後,就有了層次區別,一點也不奇怪。令人費解的是,憑什麼富有的人,要拉著窮人一起走?幫忙是情分,不幫是本分。
如果遇到愛佔便宜的兄弟姐妹,你就會發現,他們一個個把你當成眼中釘,肉中刺。那會和顏悅色地支持你。
你混得越好,他們和你的距離越遠,仇恨也會加深。
05
第四,沒有格局、非常偏心的父母。
按照常理,父母是無私幫助你的人,他們恨不得把一切都給你。
可是,父母有了幾個孩子,他們對其中的某個孩子,會特別關照,對某些孩子,就非常厭惡。
如果你是一個不被父母厚愛的孩子,那麼你混得越好,父母越會瞧不起你。但是他們會想辦法從你的身上拿走很多東西,送給那些被溺愛的孩子。
比方說,一個女孩,外出打工,每年把自己的工資寄回家。父母表面上說,幫忙存錢。可是背地裡,卻把錢給了女孩的弟弟。女孩全心全意對待父母,卻是——竹籃打水一場空。
父母的格局,兒女的 結局。當你遇到沒有格局的父母的時候,應該保持理智。 孝順是應該的,但也是有原則和尺度的。
06
我們都看過「龜兔賽跑」的故事。
有人改寫了故事的結局:烏龜爬在兔子身上,兔子一路狂奔;遇到河水,烏龜背著兔子過河,他們一起到了終點,並列第一。
見不得別人好,其實是傷害了自己的眼睛,體現了自己的內心非常狹隘,思想非常僵化。
我們窮盡一生,不過是為了過上更好的日子,而不是為了對別人冷嘲熱諷。
你拉住了別人的後腿,自己也動彈不得,結局真的很可悲。
推人一把,也許不會得到感激,但是你會感到欣慰,內心會很安寧。
借助別人的光,你不會迷路;自己發光,別人也可以沾光。